Search

※#允晨文化 詩集分享:《#編年台北》※​

丁威仁〈快樂天堂〉​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※#允晨文化 詩集分享:《#編年台北》※​

丁威仁〈快樂天堂〉​
 ​
*9月14日,台北動物園由圓山遷至木柵。(1986)​
 ​
「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,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。」​
 ​
我們把步伐踩成孩子的夢想​
街道變成歡樂的市集​
長頸鹿仰望天空,把雲朵當作​
遮陽的帽簷,不斷更新的​
陽光,一路普照了木柵​
 ​
牠們的憂鬱,從鐵籠的禁錮中​
變成喉間溫暖的調音​
孩子們排隊學動物唱歌​
偶爾縱容自己調皮的咬字​
與河馬揮手,一同與舊家告别​
 ​
我們擁有同樣的天空​
同樣的風景,同樣的陽光​
哭與笑都寫在了斑駁的臉龐​
理想來自於信仰,苦難也泛出波光​
於每一段搬遷的奇蹟與夢想​
 ​
新的敘事就這樣展開了​
林旺爺爺總是於週末​
以長鼻子召喚微風,展開飛白的​
風景,標記我們青春的航道​
 ​
踩了好幾十年的步伐​
孔雀也依舊展示彩色的​
風景,無尾熊、國王企鵝以及​
新來的一對黑眼睛,把每段​
孩子的日常,在記憶裡​
錄成了一段夢中答鈴​
 ​
「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,沒有人應該永遠沮喪。」​
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​

#丁威仁 創作​
#林依儂 手寫,粉專 字影扶疏,Instagram:writingxphotography​

※丁威仁詩集《編年台北》(允晨文化,2021年2月3日)​

※《編年台北》(引自書介)​

戰後七十五年 (1945-2019)​
編寫首都的日常,從​
年青的滄桑一路成詩​
台北城的戰後史不止​
北方,彷彿島嶼的光​

作為一名詩人及中文學者,我的研究領域除了現代詩外,就是中國古代詩學。歷代文人不乏以詩作記錄該時代重要的史實,譬如「詩史」杜甫的《三吏》、《三別》直接反映時事,白居易更直言「詩歌合為事而作」。他們都強調詩歌不僅可以記錄歷史現象,更能進行對於時代與社會的批判與反省,使得後人藉由這些作品鑑古知今,成就以詩寫史的文化精神。​

我曾經以地誌詩作來踏查台灣,那是就「空間」來描寫我的母土。《編年台北》則以「時間」為度量,記錄台北在二戰之後的步履和事蹟。我用有意識的方式編年書寫,在詩題處即明白點出各個年份,並佐以提綱式的標題,讓讀者「按年索驥」。​

這種以詩繫年寫史的方式,是我身為台灣詩人的職志。​

※丁威仁(1974-)​

生於基隆,現任 #清華大學華文所所長。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詩文理論與批評、戰後台灣現代詩、魏晉與明代文學、中國古代房中思想、數位與網路文學等。​

曾獲 #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、#聯合報文學獎、#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#吳濁流文藝獎 及各地方性文學獎,詩作收錄於各文學或詩選集。除《編年台北》獲第十九屆 #台北文學獎 「#台北文學年金」入圍外,《#走詩高雄》獲2015年高雄市書寫高雄創作與2017年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